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 | 我们一起学做菩萨

灵隐寺 2024-03-19


简单的说,菩萨的特质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智,一个是悲。有智慧,才能谈得上解脱,才能谈得上超越烦恼,才能谈得上追求出世;有慈悲,才能谈得上救世救人,才能谈得上体现佛教的入世精神。


“觉悟人生”就是智慧的体现,“奉献人生”就是慈悲的体现。我们既具有高度的智慧,又能有广大的慈悲心,奉献精神,人人做菩萨,那么,我们就能在当今时代把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形象很好地树立起来。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是智慧,奉献人生是慈悲。智慧和慈悲是菩萨特质的根本意义所在。福慧双修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有所偏差。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在觉悟中奉献,在奉献中觉悟;在智慧指导下修福田,在修福田中又来开发智慧,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在生活中,将智慧与慈悲融为一念,把觉悟与奉献落实在当下。立大志,发大愿,起大行,成大事,胸中又要空空荡荡的,不可有丝毫居功自傲之心,方合佛门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精神,方是佛弟子要作的事业,方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要旨。那么,菩萨的具体特质是什么呢?



菩萨的十大特质


若闻讥毁,心能堪忍。

完全能够忍受别人的讥讽、侮辱、毫不生恨。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持戒、禅定、般若智慧、精进、忍辱、布施)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就生嗔怒,嗔怒之火将会烧毁我们的功德。长期修忍辱,声音就会圆润。


若闻称赞,反生惭愧。

有人称赞你,心里感到惭愧。学做菩萨,要恒常不忘惭愧心,遇到称赞表扬,更要惭愧,检查自己的不足。佛陀的目光都是下垂的,我们还能目中无人吗?


修道欢喜,自庆不傲。

自己庆幸自己修道、利他的成就,但却不因此感到自傲。遇明师得正法,也不自骄于人,只在内心充满法喜。修行人应视己为凡夫,视一切众生为大善知识。


人之惭耻,不为宣说。

对于别人感到惭愧羞耻的事,不加以渲染。学做菩萨,不宜盯住别人的短处不放,而应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检查自己的短处。常看到别人缺点,是因为自己内心不清净,功德不圆满。在父母眼中,世间唯有自己的孩子好,是他们爱子心切。在佛眼中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凡夫眼中即使佛也是凡夫。


不为世事,而做咒术。

不要为了世间上的事情,去怀恨、咒骂别人,或者怨天尤人,施放法术。解脱才是根本,不要轻易把所积累的能量用于治病、健身、消灾等,一旦抓住根本,不愁枝叶。


少恩加已,施欲大报。

别人对我有些许恩惠,心中念念不忘,所谓"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别人给自己一滴水,我们要当作是一碗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修行人要永远满足,永远怀一颗感恩心,存思大报。修行是自己的事,不管别人动机如何,我们永远感激所有众生。


怨恨已者,恒生善心。

对于怨恨自己的人,要常想方法对他好,以慈善之心待他。对仇恨自己的人,不能以牙还牙,而应该以德报怨。因天下众生皆为父母,能对父母生恶心吗?


见有骂者,反生怜悯。

别人骂自己,不但不因此生气,反而要怜悯他的无知冲动。别人骂自己,就观想是亲生父母在为我们消业障。佛经上这样开示:众生之所以骂自己,是因为无量劫以来曾多次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欠他的实在太多,她为了养育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乃至于造业,现在恶缘成熟了,他得到了果报,沉沦到咒骂自己亲人的地步,我们不但不能憎恨他,反而更应滋生怜悯、惭愧和感恩之心。


视诸众生,犹如父母。

对一切众生,都能如同父母兄弟姐妹般看待。学做菩萨吗,这是关键,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行持。如能真实不虚地做到这一点,等于在护菩萨戒,菩萨戒之根本全在于此。


拥诸所得,乐于助人。

将自己所拥有的,欢喜与人共享。财富金钱不是我们制造出来的,也不是专为我们制造的。钱财应供于流通,任何人不应该据为己有。所得之财用于布施和供养,乐助正法事业。财神赐财于人,其意不在让人贮蓄,而是让人流通,得财之人只是媒介而已。



昙鸾大师解释“菩萨”说:“菩萨”者,若具存梵音,应言“菩提萨埵”。


“菩提”者,是佛道名;“萨埵”,或云“众生”,或云“勇健”。求佛道众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萨埵”。今但言“菩萨”,译者略耳。


“菩提萨埵”分开的意思是什么呢?“菩提”是“佛道”的意思;“萨埵”有两重意思,一个是“众生”,一个是“勇健”。为众生而勇健广行六度:布施(奉献给他人);持戒( 严守法规 );忍辱( 宽容他人 );精进(不倦地策励自己);禅定(止散乱心思维真理);智慧(断烦恼证实相)。





菩萨一生只做两件事: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快乐和幸福,

从服务和利益他人而得,

如果你相信这个道理,

那么,你一定会说:

我们一起做一个菩萨!




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公历2020年6月6日)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华严经》所在之处 即诸佛所在处

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启建

灵隐寺僧众6月6日起结夏安居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者


☀华严智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当净其意如虚空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信为道元功德母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不可缺福德资粮

清净一切善业力

亲近善知识 具足弟子相

平等饶益 一切众生

中道了义之法与行为

普遍供养诸如来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善用其心 则获一切

随众生住 恒不舍离

依善知识 修诸善法

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守护清净戒 开发菩提本

勤求妙法 常无厌足

恒不忘失菩提心

内尽诚心 外精供事

惭愧功德备 日夜增善法

观一切法 皆从缘起

善知修行次第 不舍菩萨种性

编辑 | 妙莲

美编 | 璐希

责编 | 慧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